披萨怎么吃(夏威夷披萨的由来)

万能朋友说 2023-03-13 13:56:44 91628 作者:双枪
披萨怎么吃(夏威夷披萨的由来)

披萨,全球通吃的美食。

但就是这么一张撒满各种食材的面饼,是用刀叉还是直接上手,This is a question。

前段时间,本格与朋友相约去吃披萨,举着一角正吃得兴起,却被朋友质疑吃披萨没用刀叉。这事其实就像南方人冬至吃汤圆,北方人冬至吃饺子一样,如何吃披萨和地域有关。

“吃披萨,用手?用刀叉?”

先明确一点,吃披萨用手或用刀叉,都有没有错。

▲在家里,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按照意大利人的传统,吃披萨是要使用刀叉的。 左叉右刀,左手食指按住叉子,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刀柄与刀刃的结合处,切一块吃一块。切记不要全部切碎后再吃,在西餐礼仪中是非常不绅士的行为。

而美国人吃披萨则直接上手。稍微优雅些的办法是用大拇指与无名指夹住披萨饼边,将披萨轻轻对折后再吃的,这种做法可以避免馅料掉落。

其实无论是拿着吃还是用刀叉,或是使用筷子,这些只是方便你进食的工具而已。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去使用的。

当你足够自信的时候,也就不需要那些繁复的“规矩”去给自己充门面了。

“你吃的不是披萨,而是历史。”

本格一直认为“会”吃的男人最迷人,而“会”吃又会“讲”美食的男人,可以说是接近满分了。

披萨在西方国家就像中国的面条一样,是最普通但又吃不腻的食物,在美国尤其受欢迎。如果说让美国人评选最不能割舍的食物,本格觉得很大可能会是披萨。

很多中国人对披萨的认知是从必胜客开始的,但实际上披萨不是美国人的,也不是意大利人发明的。公元前500年,中东以及地中海区域,人们就会在小面饼上撒枣子和芝士等食材,这应该是披萨最早的雏形。

真正披萨的概念还是源于意大利的平民面包 佛卡夏(Focaccia)面包 。到了公元1700年,小面饼子终于被正式命名为披萨。 那不勒斯 人民开始把面团与配料一起烤制,才慢慢有点儿当今披萨的样子。

▲意大利的佛卡夏面包

世界上第一家披萨店也诞生在那不勒斯,名字叫做 “ANTICA PIZZERIA PORT’ALBA” ,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最重要的是,它直到现在还在营业。有机会去那不勒斯的人一定要去尝尝。

▲ANTICA PIZZERIA PORT’ALBA

本格刚说这些可以称为“披萨的前半生”,而“披萨的后半生”就不得不提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了。

最初,意大利人移民美国的时候,在美国摆摊卖起了披萨。到了1905年,美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披萨店“LOMBARDI’S”,这家店位于纽约曼哈顿。

▲LOMBARDI’S

二战后,因为大量的美国士兵从意大利调任回到了祖国,也一同带回了“披萨胃”,所以披萨就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市场。五十年代的美国,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各种披萨店。

“吃披萨,就要吃经典款!”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食物,披萨也有自己的经典款。既然要吃,本格建议以下这几种。

◆ 玛格丽特披萨 (Margherita Pizza)

主要配料 :番茄酱汁、小番茄、罗勒叶、马苏里拉芝士

传说玛格丽特公主在1889年造访那不勒斯的时候,偶然间尝到了由番茄、马苏里拉芝士和罗勒叶为馅料的披萨,便深深地爱上了它。并且这三种配料的颜色恰好是红、白、绿,和意大利国旗一致,后来这种被命名为“玛格丽特”的披萨,也成为了意大利的“国食”。

◆ 芝加哥深盘披萨 (Chicago Deep Pizza)

主要配料 :番茄、火腿、鲜虾、胡萝卜、洋葱、青椒、马苏里拉芝士

深盘披萨,是1943年在芝加哥的披萨名店“ Pizzeria Uno ”诞生的。通常来说,芝加哥深盘披萨食用时 使用刀叉 比较好,因为它厚而重。但饼皮部分并不厚,有着像松饼一般的口感,并且是在浸有味道的深盘烤盘中烤制而成,香气厚重、饱满。

◆ 夏威夷披萨 (Hawaii Pizza)

主要配料 :菠萝、美式火腿片

这款披萨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当时可能叫“水果披萨”其实就是夏威夷披萨。夏威夷披萨是由 Sam Panopoulos (已辞世,享年83岁)发明的。Panopoulos出生于希腊,20岁的时候移居到加拿大,后来他和哥哥开了一家餐馆,为了招揽更多的食客,他们开始尝试制作创意菜,这其中就有如今风靡世界的夏威夷披萨。

▲年轻时的Sam Panopoulos

为什么将其命名为夏威夷披萨呢?据了解,是因为第一次制作这种披萨时,使用的菠萝罐头产自夏威夷。

◆ 纽约式披萨 (New York Pizza)

主要配料: 番茄酱、马苏里拉芝士、纽约硬质水

关于纽约式披萨,还有一个说法,因为纽约特有的硬质水,所以只有在纽约才能制作出真正的纽约式披萨。

本格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道理——食物虽然是用来果腹的,但一个男人如果想要追求更好生活(像本格一样),多去了解事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是加分项无疑。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