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怎么养(河蚌养殖技术与管理)
河蚌怎么养(河蚌养殖技术与管理)
河蚌养殖技术与管理是河蚌养殖的关键环节,应严格把握各环节的技术要求。 一、养前准备。养殖前应做好清塘消毒、肥水工作,池塘进水后,对养殖池进行改良和加固,清除过多淤泥,使水深达0.5m以上,保持水深1m左右。 二、苗种放养。根据池塘面积及蚌苗种的数量确定放养量,每亩放养100-200公斤左右。 三、饲养管理。 (1)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2)采用人工投喂或施肥培育饵料;(3)及时进行排出死蚌;(4)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池蚌生长良好。 四、蚌病防治 河蚌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的水生动物。如放养不当或管理不善均会导致死亡。所以要做好蚌病防治工作:①要选择品质良好的种蚌进行养殖;②在春夏之交水温较高时特别要注意防高温天气;③饲养中要勤换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以保持水质清新;④做好预防工作,定期用药物对蚌体进行消毒防治疾病。
一、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用生石灰100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7-10天后加水至原水位,用漂白粉100克/亩化浆全池泼洒,以杀灭寄生虫及其他敌害。 2.水质改良:池水清瘦时,要适时施肥。施肥可采用肥水培饵和人工投放饵料相结合的方法。在池子四周每隔5米左右建一个食台,可选择在水草较多、水体较肥的地方,同时在池底四周埋设3-4根竹竿作为抛投工具。 3.建养殖池:选择避风向阳、交通方便、排灌方便的地方,挖深1.3米、面积2-5亩的池塘或者长方形池塘。池塘进水后,在池边修筑围堤,以防止敌害进入养殖池。池埂用水泥混凝土夯实成高1米左右的土埂即可;塘边栽上一道20厘米宽的绿草带。
二、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春季水温在15℃以上时,宜在清明前后放养。这时河蚌进入生殖洄游和产卵阶段,放苗后能增加其成活率。夏季,河蚌多集中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入海产卵。 一般每公斤体重可产卵1万粒左右。 2、放养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3-4厘米,大的可达5-6厘米,小的可达2-3厘米。 3、密度:每平方米放养50-100只(单壳)河蚌为宜。 4、注意事项:①河蚌一般采用人工繁育方式养殖。通过繁殖的河蚌其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一般较野生成蚌快4倍以上;②在养殖池中投放河蚌苗前,应在塘底淤泥中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1-2天,待池水呈淡红色时投放苗种;③购买的苗种要求个体较大,发育成熟,无病无伤;④放苗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⑤放养过程中注意观察饲养管理是否正常和投喂饲料是否及时适当等。
三、饲养管理
(1)人工投喂。 一是在池中放置饵料台,随水溢出;二是在池边四周插上竹杆,杆上绑一根竹棍,供蚌入水活动时采食。 三是投喂时间选择在早上日出后1小时内或傍晚日落前1小时左右进行。 四是饵料种类有蚯蚓、小杂鱼、螺和田螺等。 (2)施肥培育饵料。用化肥或有机肥进行追肥培育饵料,施肥量因蚌体大小而定。幼蚌生长期以有机肥为主,1-3年后可逐渐加施化肥,追肥要注意氮、磷比例适当,以氮为主。 (3)及时排出死蚌。池塘内若有死蚌池蚌应及时挖出处理,不可任其腐烂,否则会降低水质,影响河蚌生长,还会感染疾病。 (4)加强日常管理。要根据河蚌生长情况合理投饵;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或在池中多设一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河蚌栖息;要经常保持池内清洁卫生,清除杂物和残饵并坚持每隔7-10天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定期用药饵预防疾病、虫害和水霉病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上一篇: 小笼包怎么做(薄皮小笼包的做法和配方)
- 下一篇: 煎鱼怎么不粘锅(煎鱼不粘锅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