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中的感悟)
两个世纪的时间,一位中国文人和一位英国文学巨匠的思想相结合,显然是一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他们,分别是林语堂和莎士比亚。接下来,我将会结合二者的诗篇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领略他们的思想准则。
林语堂——《吟风曲》
诗中的“盈盈入海水,漾漾波光间。”不仅仅是对江南风景的描摹,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生命的寄托。用古琴可演奏的《吟风曲》来形容这种意境,也是一种符号的象征。吟,发音似“音”,便是斯人已逝的意思,而风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元素,它呼啸而来,经过厮杀,消散而去。因此,诗人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人生的哲理,即随风而逝,沉浸于风景之中,做好自己的本份,不争不抢,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份平静、从容,是至关重要的。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莎士比亚与林语堂相比,他以戏剧家的身份被后来的世人所称道。在他的十四行诗集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他内心的改变与冲突。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里的“往事”,指的是过往的时光,是已经逝去的记忆。而“月”和“花”,则是比喻时光无情的催人老去、人生的转瞬即逝。莎士比亚提到这些,不是因为他悲观或者压抑,而是因为他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他更关注人的内心,人的自由,人的思想品质。正因如此,他的戏剧作品也多是关于人性、情感、自由、权力等议题。
思想与现实并存
文学作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具有一种时代特征、一种历史价值。林语堂和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古还是今,都具有着普遍意义。他们都是创造者和思想家,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思想,从中跨越时空,审视当下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寻找更好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态度。
林语堂和莎士比亚,都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价值与精髓,他们的作品所存在的价值更是比金银珠宝更为珍贵。正因如此,我们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学会感性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更要以此为鉴,在现实生活中落实他们的思想与理念,建设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 上一篇: 七一活动主题标语(七一狂欢,助力中国梦)
- 下一篇: 返回列表